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土木工程专业(闽台)(本科)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一切工程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都属于土木工程的范畴。土木工程学科涵盖的范围广、内容多,通常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公路、铁路隧道、引水隧道等)、岩土工程(地基与基础、边坡、地下工程(地下房屋、地铁、地下通道等))、水利工程(运河、水库、大坝、水渠等)等。
专业特色:新培养方案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重点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以适应建筑行业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升级需求,并结合GIS等新技术致力服务智慧城市建设。每年都组织大量学生参加各类BIM毕业设计大赛并获得奖项,我院为建筑信息模型(BIM)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突出BIM特色能力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闽台合作班)则与台湾中华大学实行闽台合作联合培养本科生,以建筑工程方向为基础,突出BIM及无损检测专业特色。
专业方向:土木工程专业分为工程造价与管理、智能建造与管理、岩土工程三个培养方向。
工程造价与管理方向课程设置以培养注册造价工程师为主要目标,注重工程造价理论学习及造价软件实操训练。
智能建造与管理方向涵盖了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智能运维与服务等模块。主要技术包括:BIM技术、物联网技术、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
岩土工程方向主要聚焦岩土勘察、桩基检测、基坑支护设计与监测、边坡支护设计与监测,城市地下工程防灾减灾等领域。
能力培养:
(1)工程造价与管理方向:适应生产建设经济与管理服务的需要,掌握建设工程领域的基本技术知识,适应工程建设领域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咨询等职业岗位需要;毕业后通过进一步学习获得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一级注册建造师等执业资格证书,能胜任工程建设领域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2)智能建造与管理方向:适应建筑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需求,能够胜任土木建筑等设施的智慧规划与设计、智慧生产与施工、智慧运维与管理等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岗位,毕业后通过进一步学习获得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3)岩土工程方向:能够在岩土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维护、教育、投资与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毕业后通过进一步学习获得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等执业资格证书,能够胜任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其相关领域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全校一直名列前茅,达到98%以上,考研、公务员、选调生考试成绩全校突出。签约单位囊括了设计院、勘察院、工程造价与咨询公司、施工单位、房地产公司、监理单位、检测单位、政府选调生、公务员等各类主体,主要集中在中核集团、中国铁路建设集团,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建筑集团、中国中冶集团、省建工集团、省建科院、工程地质勘察院等特大型国有建设企业。
毕业后可以考取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国家执业资格证书,前景光明。
测绘工程专业(本科)
测绘工程是从事国家大地控制网建立,陆地、海洋、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与地籍图测绘及其信息系统构建,各种工程、大型建筑物的各阶段测绘及变形监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工作。现代测绘已发展成为以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技术以及3S集成技术等为核心的高精尖学科。
专业特色:拥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是福建省最早创办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享誉八闽大地,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福建省第三批无人机驾驶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及实验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8人。每年招生90人,现有在校生350多人。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拥有精密测量校级重点实验室、山地空间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建有工程测量、变形测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N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数字化成图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实验仪器价值300余万元,拥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三十多个,与福建省国土测绘院、南方测绘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优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国土资源产业学院,与福州勘测院、电力勘测院等几十家测绘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
能力培养:测九天星辰,绘万里海疆。测绘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空间空位技术、GIS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面向北斗导航定位、无人驾驶、地理空间大数据、智慧城市、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高科技产业,可在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生产、管理、教学与研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方向: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分别是摄影测量与遥感方向和地理空间信息方向,核心课程分别如下:
(1)摄影测量与遥感方向核心课程: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数字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定量遥感基础、航空与航天摄影技术。
(2)地理空间信息方向核心课程: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GIS软件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Oracle应用、数据结构。
毕业去向:
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社会需求量大。
1.就业领域包括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国防、国土、房产、交通(公路、铁路与水运)、能源、环境、市政、水利、电力、测绘等。
2.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近年来,有多名优秀毕业生进入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福州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学习深造。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国家教育部2020年新备案的特设专业(代码:070903T,教高函〔2020〕2号),是建立在地质工程福建省首批省级应用型学科建设立项及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基础上,是基于地球科学进入了信息化、数字化大数据时代,特别是数字地球和“玻璃地球”先进理念的提出。全国目前仅有13所高等院校开设本专业,我校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专业延续底蕴深厚,特色优势明显。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博士4人。
专业培养要求:培养掌握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获得本专业的基本训练,具备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在工程勘察、国土资源、水利水电、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地球信息工程、数据信息可视化、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学三维可视化与过程模拟、城市地质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渠道广,就业率达98%以上,可在国土资源、国土资源、水利水电、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城市基础设施,旅游、农业、能源、计算机IT等行业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考取研究生或公务员、事业单位,毕业后可以考取或评审国家、省市级别工程技术系列的各种工程师证书。
地质工程专业(本科)
专业特色:是首批省级应用型学科建设立项专业,也是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具有62年的办学历史,专业积淀和办学底蕴深厚。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博士4人。
专业培养要求:培养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具备地质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在工程地质、城市地质等领域从事各类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地质规划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矿物岩石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影响评价、地基基础、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地质灾害及防治、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城市地质学、宝玉石鉴赏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渠道广,就业率达98%以上,可在国土资源、水利水电、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城市基础设施,旅游、农业、能源等行业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考取研究生或公务员、事业单位,毕业后可以考取国家、省市级别工程技术类的各种工程师证书。
采矿工程专业(本科)
专业特色:拥有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4人、博士5人。
专业培养要求:培养具备固体矿床开采、设计与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从事矿区开发规划,能在矿山等领域从事生产、设计、施工、科研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采矿机械、测量学、普通地质学、井巷工程、露天采矿学、地下采矿学、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采矿CAD、爆破工程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矿山开采、岩土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等领域的设计、生产、施工、安全监察、科研、管理、矿业信息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龙岩学院资源工程学院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东肖北路1号龙岩学院劳技大楼(资源楼)五楼
电话:0597-2797519
邮编:364012